巴黎奥运会虽然已经落下帷幕,但关于郑钦文的话题讨论却没有停止,年仅21岁就创造了中国甚至全亚洲的新纪录。回顾这位天才网球少女的成长史,既惊讶于她的努力,更惊讶于她父亲“卖房鸡娃”的培养模式,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这样的鸡娃方式过于卷了。今天牛牛带大家看看郑爸是如何规划出郑钦文的冠军路?又是如何挖掘她的天赋?
01.孤注一掷复制冠军之路
郑钦文出生在出生于湖北省十堰市,她的父亲郑建坪,在学生时代走的是体育特长生的路子,高考后入选为湖北省二级田径运动员,后开始做起了汽配生意,母亲邓芳也是一名运动员。出生于这样的一个体育家庭,郑钦文从小对此也很有兴趣,羽毛球、乒乓球、跑步都有过尝试。
2008年,6岁的她和父亲一起见证了李娜刷新中国选手在奥运网球史上的纪录,这在她的心里播下了网球的火种,即便当时的乒乓球教练觉得她极具天赋,但她仍坚持换了方向。为了能让郑钦文获得更好的资源,郑建坪准备复制“李娜”的成功之路,将8岁的她独自送到武汉进行专业训练,每两周才去看望女儿一次。回忆起这段经历时,郑钦文在一次采访中说道,“我哭了很多次”。
网球运动员的成长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路线,前者国家负担大部分费用但有天花板,后者自己找教练和方法,费用自理。在走了一段时间的体制内路线后,郑建坪开始不满足于此,先是帮女儿找到了李娜曾经的启蒙教练夏溪瑶;而后又找到了李娜在湖北队的教练余丽桥,不惜下跪也要让女儿成功拜师。
2013年,在拿到国内同年龄组冠军后,郑钦文被带往美国参赛,这让她发现,“自己和他们世界顶级的球员,相差并不是那么大”。2014年,年仅12岁的她就在湖北省运动会上斩获了两金,可见其天赋和实力。为了能让郑钦文获得更好的指导,与国际接轨走向更大舞台,郑钦文开始去北京接受训练,在这里她遇到了李娜曾经的恩师,著名教练卡洛斯·罗德里格斯。「也想为自己孩子找一个点燃天赋的学校?私信立即做一个择校匹配趣味小测试,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学校」
此后几年,她不断磨砺,16岁时在青少年赛场上曾拿过世界排名第4的好成绩,2019年,17岁的郑钦文远赴西班牙,接受更加严苛的培训,最终在2020年,郑钦文在国际网联巡回赛上获得了成人组的首个冠军,开启了自己职业之路,一路开挂,获奖无数。
2022年是郑钦文职业生中的第一个重要的转折之年,她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,闯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正赛,并斩获WTA2022赛季年度最佳新人奖。2024年又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获得亚军,8月又在奥运会网球女单夺冠,一举成名。
02.步步为营的16年规划
很多人看到郑钦文的经历之后,除了感慨她一路以来的坚持与努力,更多的关注则放在了郑建坪教育模式之上。虽然很多人觉得郑建坪对小小年纪的郑钦文很狠,但其实他对自己更狠:能够忍心让6岁的女儿独自在外接受训练;为了女儿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,甘愿为教练下跪;钱不够女儿出国训练,就直接卖房筹款····为了扶持女儿的网球之路,他做到了常人不能及的程度。
除了不遗余力地为女儿提供各种资源之外,更让人佩服的其实是郑建坪对女儿发展的精密规划,眼界不是一般的毒辣。为了能让女儿获得更为个性化的训练,直接放弃体制内的培养方式,从武汉到北京,从国内比赛到世界舞台,几乎每隔两年就会重金换一个新的环境,只为能为女儿匹配到最合适的训练,而每一位教授过郑钦文的导师都不是泛泛之辈。
郑钦文最开始的路径完全是在抄李娜的作业。李娜的老师是谁,郑建坪就找谁教女儿。李娜启蒙教练夏溪瑶,省队教练余丽桥,外籍教练卡洛斯·罗德里格斯,郑建坪全找了个遍。之后随着郑钦文逐渐走入世界赛场,郑妈妈几经辗转联系到世界排名达到69的西班牙退役网球运动员佩雷·里巴,可以说,在支持郑钦文的网球之路上,郑爸和郑妈拼尽了全力。
除了为郑钦文寻找最顶尖的老师之外,在生活中,郑建坪也努力为她创造最合适的环境,家里没有电视,也不会放多余的家具,只为了她能够随时挥拍练习。郑钦文在采访中表示,自己和父母见面最多的地方,就是在机场,即使聚少离多,郑建坪也一直以郑钦文的网球训练为先。
这样的教育环境让郑钦文比同龄人更加成熟,在赛场上也更有韧劲。2022年法网,郑钦文在正赛第四轮遭遇女单排名世界第一的选手——斯维亚特克。承受着生理期和腿伤双重困扰的郑钦文,在第二盘时状态已明显下滑。坚持至决胜盘时,她做出了一个令全场观众震撼的决定——“拆掉绷带、继续战斗”。正是拥有强大的意志力,让郑钦文一次又一次对自己发出挑战,在此次奥运会上击败25场的连胜纪录的保持者——罗兰加洛斯,成功拿下网球单打金牌。
03.不是“鸡娃”,而是尊重
很多人在看完郑钦文的成长经历之后,都会直呼“太卷了”!但她成功的背后,除了父亲的规划、专业的辅导、更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热爱,选择网球,选择坚持如此艰苦的训练与奔波,并不是父母的一厢情愿,而是自我的深思熟虑。郑钦文认为网球是一项在阳光下的运动,喜欢它多种多样的场地、足够大的跑动空间,足够多的技术变化。她妈妈讲过,女儿在烈日下练球不辍,一直不愿意戴帽子,怕的是影响视线。她的教练佩雷·里巴曾说,郑钦文是所有运动员里最刻苦的一个,这辈子没见过像郑钦文那样努力的人,训练场上永远最早到、最晚走。
2019年底,郑钦文去往西班牙训练。因为疫情缘故,不少球员选择回国,但郑钦文坚持在海外继续训练,郑钦文有4个月左右的时间,都是从早上4点半起床训练,练到7点结束。她现在的教练里瓦则说,2021年他们刚开始合作时,郑钦文最打动他的特质,就是努力,她总觉得训练强度不够大,“有时我们会因此争吵,因为她总想练更多,而我不得不让她停下来。”
在这条成名之路上,金钱的铺就和无尽的努力缺一不可。但能够承受一路以来的高压并转化为动力的人则少之又少,天赋这张入场券要运用好,离不来她本身的热爱,从这个角度来说,郑建坪一直都在尽最大努力支持女儿的爱好,选择了一条对国内大多数家庭来说,非常小众的路。
而这也反应了国内教育体制的一个痛点,专业与学业实现同步发展在这个环境下似乎是一个伪命题。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会接受统一的教育,而想要发展孩子爱好,只能靠家长重新投入金钱、时间和精力,但事实上,能够投入郑建坪如此程度的家庭则少之又少,大多数孩子还是会通过应试教育,随大流选择一个专业,获得一份工作。
另一方面,对于孩子的培养模式还是要因材施教,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承受如此严厉的教育风格,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高压之下可以越来越好,“虎爸”“虎妈”有时造就的并不是一个天才,而是一个“疯子”。对待不同的孩子也应该有不同的教育风格,而这个教育风格的内核,则是爱。
还有任何关于英国低龄留学的疑问
也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
进行一对一专业咨询